直播以及包括vlog(视频日记)在内的短视频,是以移动互联网为标识的新兴媒介形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论是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还是武汉网友“蜘蛛猴面包”“计六一六”“林晨同学”等拍摄的各类短视频,都呈现出不同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形态的独特而广泛的影响效果。这首先得益于4G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等移动互联网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大范围普及。正是移动互联网的全国性覆盖,再加上宽带等传统互联网近年来的持续“下沉”,才使海量用户同时在线的直播以及拍摄、剪辑和传输短视频成为可能。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的算法推荐,也使直播、短视频具有了传统媒介形态所不能比拟的媒介优势。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33亿,占全体网民的50.7%。而《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也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短视频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最喜爱的视频内容形态。的确,过去我国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县级市的中青年群体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满足。通过直播、短视频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媒介形态,这一群体的文化娱乐消费热情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井喷式的释放。
尤其是在疫情下,移动互联网的媒介迭代效应愈加显著。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形态,尽管水准依然相对稳定,但也暴露出传播范围、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的突出问题。直播、短视频,这些媒介迭代周期下的新兴文化现象,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更为大众、通俗的视角,相较而言更接地气儿,更贴近日常生活,更有真实的代入感。在疫情期间,直播、短视频同样很好地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效果。
紧贴受众需求、积极求新求变,是当前这一轮以移动互联网为标识的媒介迭代周期的基本特点。疫情之前,社会上对直播以及包括vlog(视频日记)在内的短视频,还有一些相对负面的评价。诚然,任何新兴媒介形态在初始阶段,都因为不稳定、不成熟,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以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网信办、文旅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围绕直播、短视频行业不断建标准、推联动,加大全行业的自律力度,进一步明确相关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然而,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强化算法推荐的价值观引领,明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当代前沿技术的社会角色、社会担当,进一步发挥直播、短视频的主流价值效能,切实有效地引领科技向善。
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这一轮媒介迭代周期的中国经验,正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我国对其的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总体进程和即将到来的5G时代,都具有长期的、普遍性的示范意义。期待我国直播、短视频行业在疫情之后,尽快完成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我国主流社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媒介角色,发挥更为积极的媒介作用。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